計畫再完善,也趕不上現場臨來的變化。不如一開始便將所有美好的期待寄托在反思後的第二回合,直接做下去再說。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快速地在研習後兩天的校內國文科會議中介紹了美滿社區里民大會,並在當週施行了。但在分組時即遇到了第一個難題:人際間的排擠與疏離。
持續將近一學年,有位學生每逢分組便像孤島被眾人隔絕在外(自己也隔絕眾人)。作為一所國高一貫的學校,聽說他從國中時期便是如此。 我已無從考究最初的成因是什麼。但在平日課程中,他會對自己的答案執抝不放,變成全班的焦點,從而被貼上拖慢班級進度的標籤。要在不到120分鐘的時長中帶好一堂情境式遊戲,我實在無力處理如此複雜的問題。便告訴他可以做一個冷漠的居民,但一定要參加小組。等覺得自己可以了,再參與進來(錄影的回放中,我看他孤坐了兩堂課)。
這天實在很不利,星期六浮躁的假日感,加上別的課程獎勵飲料。我一生手里長帶得十分粗糙,果然讓許多不斷登出情境聊天。 但令人欣慰的是,幾個平時游離在課堂邊際的學生,有變成發表核心的趨勢,把聊天的嘴砲振作成有效的發言。或許在文本裡探索真的太陌生了,熟悉的生活,讓他們真的找到感觸。我技巧不好,沒辦法讓更多人入戲更深,沒關係,下次再挑戰看看線上版。或許毒品太遠了,近一點、小一點,我也想自己開發看看在地版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