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機滑不停怎麼辦?和孩子有效討論手機問題的 3 個心法

兒童手機滑不停怎麼辦?和孩子有效討論手機問題的 3 個心法

嗨!我是阿屁。很常有爸媽在演講現場問我這個問題:「我兒子一直滑手機,該怎麼辦?」

這個是大哉問,手機成癮其實是一個複雜難解的問題。可以從各種層面切入,教養、父母效能、孩子的人際關係、學習成就等來探討,不過今天我們可以從老師和教室的角度,來聊聊這件事情。

手機成癮:難以抗衡的科技巨獸

現在的教學現場,面對兒童或青少年使用手機的問題,其實很多做法都是「直接 Ban 掉」。坦白說,關於要直接禁止手機,還是有限度地讓孩子使用,這件事在玩轉的營隊當中我們也辯證了非常多年。

我們評估了許久,也和兒童青少年聊過,最後也是決定 Ban 掉。因為我們站在台上,不論是講課還是帶活動,都無法抗衡手機中這些 APP 背後的「吸引力策略」。

從我們熟知的 Facebook、Instagram,到在孩子間流行的抖音,他們利用許多用戶累積而來的大數據,及背後的演算法,目的都是要把用戶留在 APP 上,好讓他們推更多的廣告。

而同時,這些短影音能夠為我們的大腦提供多巴胺,它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讓我們產生快樂的情緒。這些短影音在極短時間內給予我們大腦大量的刺激,我們就會像毒品中毒一樣,越滑越上癮。

而這就是這些社群媒體公司想看見的結果。

其實不只小孩,我們大人也是,經常滑手機滑著滑著就停不下來,我們被這些社群媒體的內容控制,兒童們也是。

正視大人自己在面對孩子滑手機時,產生的焦慮和擔心

雖然說我們對手機的管理方式,是直接 Ban 掉,但在營隊時的下課時間,我們是允許孩子使用手機的。也因此透過這些契機,我還是經常和孩子們聊「手機使用」的這個題目。

我們在玩真的教學趴,或過往的教師研習時,也和老師們討論過「為什麼孩子用手機我會這麼不開心?」

「我在上面講課,他們滑手機,就會讓我覺得我很不被尊重啊。」

「我也會想是不是我講的很無聊或很差,才會讓學生一直一直在滑手機。」

「我當然希望他們從手機世界出來,不只是功課跟不上,一直用手機對他們的身心發展也完全沒有幫助。」

不被尊重、生氣、擔憂、焦慮……手機讓孩子成癮,也讓教學現場的我們產生各種情緒。我只能說,這些情緒非常、非常、非常正常,千萬不要因為這些情緒而有自責的心。

手機能為孩子帶來的刺激實在太強,如果不能搶走孩子手機、不能影響手機裡的內容,從主動積極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做的事只有一點:

「努力的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想法,積極和孩子展開對話。」

要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想法,訓話和責備是絕對沒有用的,相信這點你我都知道。

比起直接阻止孩子滑手機,創造對話更有效

我認為要和兒童、青少年討論手機及手機成癮的關鍵核心在於:「如何在這個情境下,創造與孩子的對話?」 當孩子沈迷於手機時,如何讓孩子願意和我們討論這件事情?

創造對話是玩轉的重要教學技術,我們廣為人知的永續遊戲設計核心也是創造對話。在所有玩轉出品的遊戲中,孩子都需要扮演每個立場的角色,並透過對話探索不同角色的心聲,才能找出遊戲的線索破關。

可以這麼說:「我們在遊戲當中,創造情境並鼓勵孩子積極表達,仔細聆聽,讓多元觀點能被說出來,且吸收理解。」

說起來很簡單,但我認為要做到這件事情,其實蠻不容易。因為當我們決定創造對話的空間,那代表我們自己的內心需先備有「雙贏思維」。

雙贏不是人際技巧,而是做人處事的重要態度。看起來好像很好理解,但其實是最難實踐的內在狀態,因為為人設想必須承擔相當大的風險。敞開自我不設防,的確易受傷害、易受影響,這是無可奈何的兩難。

但要想影響別人,就得受人影響。而且有些時候,當你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就很更難耐心傾聽對方想法,更不用說創造對話空間了(哈哈)

因此要實踐並展開對話,必須以情緒成熟以及富足心態做為基礎,用個大家常說的詞「修養」,好修養才能讓自己享有內心平靜的同時,也能與抵禦外在的力量。

一開始好像只是在討論怎麼和孩子聊手機,怎麼突然講到個人修養了?因為我認為,開啟對話且對話能順利進行的關鍵,真的是我們的內在狀態。

我個人深有體會,玩轉的夥伴們也是。擁有情緒安全感的自己,更容易開始與身旁的人創造對話。可以是孩子,當然也可以是伴侶、父母,或是自己的同事。

情緒穩定,和孩子有效討論手機成癮問題的 3 心法

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人算是情緒成熟且具富足心態呢?從定義上來說,我會這麼形容:

  • 情緒成熟: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或信念,又能顧及他人的感受與想法,即高度的勇氣與關懷他人的心
  • 富足心態:富足來自於對自我有足夠安全感,及所相信的價值觀。同時相信世界上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分給每個人

如果這樣說起來還是很抽象,我們把這樣的心態放回課堂上,甚至是你在家中和孩子對話的模樣。如果你在創造對話前,能夠具備這樣的心態,或者我們說心法,那麼你已經準備好,和孩子展開對話了。

從孩子的觀點看問題

我們是否足夠誠心誠意的去了解孩子的需要?不是主觀的帶著希望孩子改正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也不是說是給孩子表達的空間,卻還是希望孩子造自己的期望改變。

甚至在某些討論和問題上,我們要比孩子了解得更透徹。例如從我們旁觀的觀點,有時能夠發現孩子正因為學業或人際感到挫敗,但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某些行為正和這些挫敗有關。

如果我們發現關聯性,或大概猜到孩子的觀點,我們也可以多和孩子核對,確保我們真正直搗問題的核心。

認清關鍵問題

當中彼此的需求和顧慮 接著我們需要釐清,我自己在這個事件中的主要需求是什麼?孩子的需求是什麼?這裡的需求不是指指令,也不是「我想要…」這樣的句式,需要更接近問題的核心:「我是因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件事?對方又是因為什麼?」

例如課堂中,我需要大家關注我的活動而非手機,這會讓我覺得被聽眾尊重。需求可能會融合一些感受,試著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出那個核心。而不是不斷強調彼此的立場,僅有立場會讓「理解」難以被發生,對話自然不容易進行下去。

當然,你也可以向孩子表達顧慮。這些我們放在心裡的話只有好好表達出來,才有被聽見、溝通的機會。

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雙贏思維,或者我們說共好,就是要在彼此的不同中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做法或結果。可能是雙方各退一步,或是一起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但不論如何,都不是大人單方面的「要求、命令、指示」孩子直接按照他們不喜歡的方式來做。雖然看似能解決問題,但其實反而會在我們和孩子間的關係造成問題,小至信任有裂痕,大至出現各種反抗行為。

正如我們在工作中會和同事討論怎麼做比較好一樣,把孩子當成與我們平等的存在,就能夠更好的和他們一起討論,找出共好的解決方案。

和孩子聊手機成癮,你還可以這樣做

聊了那麼多心態,最後我們回到手機的情境裡。在營隊時,我經常會主動和孩子們聊起手機的話題。當然不能一開始就直接說:「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你不覺得手機不好嗎?」

孩子已經太習慣大人要求他們不要用手機了,但我們大人卻很少真正去理解孩子滑手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無聊?是逃避?還是有人際需求?

我通常會和孩子聊他們正在玩的遊戲,或是跟他們分享我的經歷

「欸我也很常因為滑手機被我老婆唸欸,你在家裡也會被爸媽唸嗎?」

從取得信任和同理開始,一點一點的理解孩子,這時對話才能真正開始。而我想你也不需要太擔心接下來對話該怎麼進行,只要繼續抱持著我們前面提到的三個心法,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知道該說什麼

而不會讓兒童青少年們,只感受到「哇,又是一個愛說教的臭大人!」而不願意繼續對話。

如果你想開始在教室和孩子討論手機,我也想邀請你做一小段時間的練習。試試看,讓我們更從孩子的角度重新認識手機,再溫和的將我們的擔心融合進來,找到能和孩子好好對話的方法。

  1. 從孩子的觀點認識「手機」對其意義,寫下五個孩子的需要。
  2. 認清手機背後的需要,確認彼此最大的顧慮與擔心是什麼?
  3. 寫出一個彼此在教室當中都可以接受的手機使用公約。

結語

著眼在教室,許多校園衝突來自於溝通不良;放大到世上的紛爭與各種難解議題,也經常來自於溝通不良。

而不管是教室還是世界,其中的許多解方,蠻意外的,都和今天文章探討的「創造對話」有關,有沒有一個可能,這個世界能夠突破彼此的同溫層,讓大家都能夠溫柔、舒服的對話?

很遙遠的目標,但是我一生希望致力的方向。

覺得這篇文章怎麼樣?

停留在星星點擊上就可以評分囉!

平均評分 4.3 / 5. 票數 3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成為第一個投票的人!

謝謝評分,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點擊右方按鈕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喔!

很遺憾這篇文章沒有幫上你的忙...

哪部分不好,給我們一些意見吧!

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產出更有幫助的內容

Picture of 玩轉學校編輯團

玩轉學校編輯團

玩轉學校是台灣創新教育社企,致力於培養孩子,成為內心強大且良善的世代,期盼突破現行教育體制的限制,實現創新教育的新可能。

我們獲選為親子天下教育 20+ 國家代表隊與 B 型企業的認證。我們相信,教育不應只追求個人成就,而是與社會的共好,希望培養孩子成為內心強大且良善的世代,並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

打造民主課室你也做得到!

【我要當老師】 訂閱專為老師打造的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