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標準答案,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

別讓標準答案,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

在玩轉的課室中,我們經常發現,台灣的孩子非常喜歡尋求「標準答案」。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情緒島的營隊時,玩伴發給孩子們紙盒和貼紙動手做時,有許多孩子會詢問玩伴「我要怎麼做?」或是觀察其他人的做法,然後模仿。

在世界和平遊戲時,孩子需要挑戰解除連環危機,有些孩子也會想要拿出手機,然後搜尋世界上相關議題、危機大人們是怎麼解決的。

從這些行為背後,我們發現,台灣的孩子對教育和學習的認知,已經高度的和「正確與否」掛上了等號。追求標準答案,讓孩子們開始「害怕失敗」。

追求標準答案的孩子「害怕犯錯」

就像在學校,數學國文英文的習題需要對答案,爭取考高分一樣,孩子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反應,也往往是:找到標準答案,以及反覆確認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的」。

但在玩轉的教室裡,我們不想這麼做。長期觀察下來,對於孩子們的這種行為,表面看似是孩子們習慣了傳統教育的模式,但背後真正的隱憂,是孩子開始「害怕犯錯、害怕失敗」。

有一次引導員汪汪在帶世界和平遊戲的營隊時,遇見了一個在小組中,經常附和他人,很少表達自己意見的女孩小文。

「我有觀察到,你在組內似乎比較少說話,都還好嗎?」

小文起先只是繼續沈默,甚至低下頭不太敢望向汪汪。汪汪用許多觀察到對這女孩的事實,以及正向鼓勵的方式,慢慢讓小文放下戒備,終於讓小文說出了真心話。

「我的想法又不一定是對的,不如就讓其他人說其他人做就好了。」

聽到這句話出現時,汪汪便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孩子習慣了「只有標準答案才正確」的模式,一旦進到了像玩轉這樣鼓勵犯錯、沒有標準答案的空間時,反而變得不知所措。

「那你幫我一個忙,待會小組進行討論時,你試著先幫我把你自己的想法,寫在便條紙上。我相信你一定有很棒的想法,不用說出口,但先試著記錄下來,好嗎?」

接下來汪汪讓小文的玩伴透過小文的便條紙,一對一的和小文討論他的想法,告訴她方案很好的地方,以及可以更好的地方。

第四天時,小文終於在團體討論時,悄聲的丟出了一些想法給小組內的其他夥伴。雖然小文最後的意見沒有被完整採納,但事後玩伴問了小文,感覺怎麼樣?

「好像…講錯了也沒關係!」

小文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給了玩伴一個真心的笑容。

別讓標準答案,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玩轉學校
(欸~他不是小文啦!這是一張範例圖~)

跳開標準答案的陷阱,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像這樣的故事經常在玩轉的活動中發生,儘管每個孩子的表現方式都不盡相同,但強烈追求標準答案的背後,都和害怕失敗有些關係。

其實逃避失敗是件很正常的事,人類的大腦被設計成將 80% 的注意力放在避免痛苦上,20% 則放在追求快樂上。避免犯錯,及犯錯後的痛苦,是人類的本能。

但身為大人的我們很清楚,學生時代有答案可以對,人生可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在嘗試與失敗中,反覆找出「更好、更適合自己」的那一個答案。

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什麼樣的朋友可以交?什麼樣的人生比較好?

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除了反覆嘗試、收斂經驗再修正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因為他人即使提供各種建議,也沒辦法替我們承擔人生的責任;依循他人的建議做選擇,失敗時也是我們得自己承擔結果。

我們是如此,孩子的未來自然也是一樣。如果習慣了凡事都有人會告訴他們答案,用他人的標準答案來定義自己的優秀與否,我們相信,這對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堅強內心的大人,沒有幫助。

別讓標準答案,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玩轉學校

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空間下,給予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幫助他們培養嘗試的精神,至少此時此刻,身為大人的我們還能陪著他們,一同經歷成功與失敗。

這時候可以聊一句,我們會放在教室和孩子討論的學習標語:「認真的失敗才有價值。」

「孩子,歡迎你進行各種嘗試,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但認真的失敗才有價值,邀請你,盡全力去嘗試,然後好好的失敗,好好的成長。」

失敗不可怕!跳出標準答案可以學到的 4 件事

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曾說過:「失敗是有啟發性的,許多人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和從成功中學到的一樣多。」

而對孩子來說,在不傷害自己及他人的情況下,經歷失敗也有許多好處。當然身為大人在一旁看到孩子哭得滿臉眼淚鼻涕,還是會很心疼。但經歷了這些,往往能使孩子更加成長茁壯。

一、失敗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從學校的作業、人際互動,再到生活及自我管理,失敗的經驗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面對失敗的彈性,以及透過失敗的經驗,修正探索更好的做法。

二、當成功到來時會更有成就感

如果一個孩子不管做什麼都一定成功且沒有挫折,那麼久而久之他將對一切事物失去熱情或興趣。成功的果實之所以甜美,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過去的痛苦經驗上。

三、培養責任感和孩子的獨立性

遵循標準答案的孩子將很難學習到自主和負責,因為這些決定是大人幫他做的,他無需為結果負起責任。反之,當孩子自己作決定並經歷失敗的後果後,那股失敗的挫折感,將促使孩子改變他的行為,下一次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四、學習獨立思考與批判思考

當一個孩子擁有空間試錯、犯錯時,他需要替自己找出下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這樣的習慣將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以及更謹慎進行判斷再行動的能力,比較不會人云亦云。

培養孩子不怕失敗,身為大人該怎麼做?

最後,則是許多玩伴和爸爸媽媽最常跟我們聊的問題:「我知道這些都很重要,但到底該怎麼做?」

其實比起技法,例如正向語言鼓勵孩子,或是前面故事汪汪對小文做的給予孩子空間,我們都會和大家說,其實最重要的,是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我們準備好放手,讓孩子去練習失敗了嗎?」

放手讓孩子失敗,就像一個天秤,一邊是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韌性,另一邊則是身為父母的焦慮和擔心。玩轉也曾直接和孩子們討論過這題。

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沒有不行,你想怎麼做?在營隊時也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通常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孩子都會很錯愕,也會有孩子聽見後就想挑戰我們:「那我現在去把其他人的國家炸掉也可以嗎?」

別讓標準答案,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玩轉學校

當時和孩子討論這題的引導員是阿 Ken,聽見孩子這樣的回覆後,他沒有告訴孩子踢人不對,或是你不可以這麼做,而是問了孩子一句:「那發動戰爭的結果,你可以負起責任嗎?」

到官方 LINE 社群看一看,了解更多玩轉營隊

面對標準答案與失敗這題,在教育的流派裡,有很多種作法和選擇。有些會直接出手告訴孩子不可以,有些會給予孩子空間讓孩子去嘗試,然後透過事件的自然後果讓孩子學到教訓。

玩轉的作法比較折衷,我們便會認真的和孩子討論「沒有不行」背後的意涵: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情況下,你可以擁有自己做主的權利,但同時,你需要為結果承擔起責任。

聽到負責任時,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稍微往回縮。可能是還不清楚責任的意義,也可能是明白責任的意義,所以開始重新審視原本的想法到底會帶來哪些後果。

所以回到該怎麼做的話,我們想說的是,探索一下心中的那把尺在哪裡吧!當我們能夠越清楚知道心中對於承受孩子失敗的那把尺和程度在哪裡,就越能知道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挑戰和刺激。

結語

其實不怕失敗,是成長心態的一種,也是許多所謂「成功人士」都具備的特質。但無論我們希望孩子快樂就好還是有好的成就,跳脫標準答案,不懼失敗的韌性,都是孩子面對變動世代及各種人生挑戰時,一把好用的武器。

最後的最後,回到我們很喜歡一直和大家說的,陪伴孩子成長是一條長遠但溫暖的道路。我們可以為孩子多備一點彈藥好讓他們未來可以不怕受傷。

但父母能為孩子做得最好的一件事,還是溫暖、好好的陪在孩子身邊,給予溫暖和支持。帶著這個信念,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幫助孩子培養不怕失敗能力,又能與孩子建立好關係的方法的。

覺得這篇文章怎麼樣?

停留在星星點擊上就可以評分囉!

平均評分 5 / 5. 票數 3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成為第一個投票的人!

謝謝評分,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點擊右方按鈕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喔!

很遺憾這篇文章沒有幫上你的忙...

哪部分不好,給我們一些意見吧!

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產出更有幫助的內容

玩轉學校編輯團

玩轉學校編輯團

玩轉學校是台灣創新教育團隊與社會企業,深耕超過 8 年,我們透過遊戲創造的真實情境,深度影響孩子,創造使孩子內心強大且善良的溫暖世代。

玩轉學校是親子天下教育 20+ 國家代表隊的一員,也是獲 B 型企業認可「對世界最好」的團隊。累積深度影響超過 23,000 名孩子。期盼為台灣帶來良善風氣,實踐創新教育的新可能!